本文转载自小皮葡萄酒讲堂(winexiaopi)
Hi,大兄dei
你好像有点不服气
看过《人羊星球》这部电影吧?
\\\ 1 全羊类团结起来
千百年来,法国葡萄酒一直屹立于世界葡萄酒之巅,至今没有任何人能够挑战其金字塔顶端的地位。
但是,没有任何人,不代表没有任何羊。
兄dei,你必须承认我的机智
在南半球的一座名叫新西兰的孤岛上,就有3600万头众志成城的羊,跃跃欲试着,准备和法国人pk一把。
既然要和法国酒pk,那么首先要弄明白,法国人是怎么捣腾葡萄酒的,究其原因很复杂,但如果稍做一个总结,法国人不外乎做到了4点:
1. 选择一个优质的葡萄品种;
2. 把这个葡萄种到最艰难的地方;
3. 花费尽可能的勤劳+尽可能多的钱;
4. 有一群要质量不要命的葡萄酒人。
既然法国人的成功秘诀是以上4点,那么如果这3600万头羊,也能凑齐这4点,不就可以作出媲美甚至超越法国的葡萄酒了吗?
第1点:选一个优质的葡萄品种,这曾经是最不容易的,后来又容易了。
不容易是因为要判断哪个葡萄更优质,不像养只鸡或者猪那么容易判断,同时也那么容易解决,杀了吃了就好。
选择一个优质的葡萄品种更像是养一个孩子,一旦葡萄种下去,没有个8年、10年看不出结果,而等到有了结果,结果发现不尽如人意,也很难调整了,往往下不去狠手。拔了她,种新的,就又要等个10年。
敢问人生有多少个10年可以这么来折腾?
可法国人为什么可以?
1是因为玩的早,法国葡萄种植从公元3世纪就开始了,千百年来,他们祖祖辈辈不停的摸索,习惯了寂寞忍耐和无声坚持,也大概摸清楚了葡萄这个鬼东西的习性,因此一有机会就改良种植比例;
2是死得好,法国历史上发生了多次大的葡萄疫情,比如根瘤蚜虫,19世纪的时候爆发的,让葡萄树死光光,于是重新种植的时候,等于从零开始,真畅快。
那么,这个看起来这么惨烈的难题,怎么就变得不难了呢?
是因为既然法国人已经研究好了,3600万头羊们坐享其成就是了。反正当下的葡萄酒世界,所有国家的葡萄藤,多多少少都是从法国“借鉴(tou)”回去的,然后又在当地发扬光大,甚至有着青出于蓝胜于蓝的趋势。
新西兰最重要的2个葡萄品种,黑皮诺和长相思,便是如此,从法国勃艮第和卢瓦尔河谷远道而来,这里的纯净的空气,清澈的阳光似乎让这两个葡萄品种如鱼得水,一扫在法国的湿冷与阴霾,返老还童一般。
第2点:把这个葡萄种到最艰难的地方
这个最难了,知难而上是需要毅力和勇气的,同时在农业这回事上,更需要的是看老天脸色。
哪儿是葡萄最艰难的地方?就是气候冷的地方,越冷的地方,葡萄就能获得越长的成熟期,也就得到了更复杂的风味,更平衡的酸甜,更细腻的口感,以及更强的陈年能力等等。
总之,就是让你欲罢不能、喝完余味绕后三日的那么好,拉菲、罗马尼康帝都是此类葡萄酒的典范。
一个地方的气候,又是由1纬度、2海拔、3江河湖海来决定,其中纬度又是重中之重的要素,纬度是光、是热、是风,是一年的雨水和积温。
因此,我们大概有了这样一个公式:
高纬度*=气候冷=好葡萄=好酒
下次买酒,记得问
“请问你家的葡萄是种在哪条纬度线啊?”
另外要记得,这个高纬度是相对的,对于皮厚晚熟的红葡萄来说,类似赤霞珠,40度以上就是很高的纬度,而对于白葡萄或者皮薄早熟的红葡萄来说,类似黑皮诺,45度以上才算的上是很高的纬度。
那么,我们只要有一张世界地图,那么就对这个星球的葡萄酒就有了点数了。
图:地理老师,我想您
拿45度为例,北半球和法国同纬度的国家有:
意大利皮尔蒙特、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乌克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哈尔滨、日本北海道、美国波特兰、加拿大蒙特利尔.....
其中意大利的皮尔蒙特的巴罗洛(Barolo)葡萄酒、美国的俄勒冈的黑皮诺葡萄酒,可列入世界顶级红酒行列,剩余的其他欧亚国家则因为深处内陆而因过于寒冷无法酿造出优质的葡萄酒。
再看南半球,形势就明朗多了,因为南纬45度线上,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陆地!
这条线上只有新西兰、智利和阿根廷。
智利的45度潮湿阴冷,阿根廷的45度荒芜干燥,于是乎,南半球的唯一重担落在新西兰,这个有3600万头羊,却只有400多万头人的“小羊国”身上。
图:这里没有马路,只有羊路
四面环水的新西兰,在气候上和法国同位的波尔多其实有点相似,都是海洋性气候,在新西兰的任何一个地方出发,开进大海都只需要1个小时以内的车程。
但是不同的是,新西兰岛屿中央的南阿尔卑斯山脉将西面来的雨水全部都阻挡掉了,少了惹人厌的霉菌,换来了明媚的春光和干燥的空气,于是乎,葡萄颗颗健硕饱满,酿出来的酒果味纯正多汁又复杂有层次。
第3点,尽可能的勤劳+尽可能多的钱。
即使你选好了一个优质的葡萄品种,又把这个葡萄种到最艰难的地方,但你是个懒虫,或者你真的太穷了,请不起人,买不起设备。
那么对不起,你的酒依然不可能做好,因为既然是最艰难的地方,你就要付出最大的代表,这个纬度线上要么雨水多、要么霜冻、要么沙漠,需要许多辛劳的付出,同时,还需要很多的投入。
与法国不同,新西兰的阳光充沛,土壤偏肥沃,因此如何抑制葡萄园的活力,让葡萄树更好的“控记里记几”就尤其的重要。
经过了长期的研究和试验,新西兰人锻炼出了全世界最厉害的“Canopy Management叶幕管理”技术,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控制葡萄树的叶子的高低、多少来达到葡萄树与葡萄果实之间的理想供给,既团结紧张,又不失活泼。
种葡萄酿酒有时候的确很俗气,因为费钱。
葡萄园的剪枝机器,采摘机器,酒窖里的温控发酵罐,橡木桶,各种检测、清洗、传输设备等等,都特别的费钱。
比如,采摘机器一套就是200多万人民币,一年用不到10天。
比如这个贵玩意,1500万人民币一台的葡萄果粒光学筛选机,一年用不到10天,全世界一共不到20台,3600万头羊们就占了3台。它的工作原理是每秒钟给葡萄拍70张的透视照片,跟我们人类做CT一样,然后将品质不够好、肉有点虚的葡萄全!部!干!掉!
第4点:一群要质量不要命的酒鬼
种葡萄酿酒是一辈子的事,如果没有点疯和傻,或者起码的狂热或偏执,还是不要轻易的进入这个行业。
法国人的血泪史已经告诉了全世界:做好酒不难,难在前300年。
而作为人类最后发现的一块新大陆,新西兰一直充满着独立和冒险的精神,因此,也从来不缺这样一群痴情的葡萄酒人。
越深入了解他们,越会发现新西兰人的脾气有时候简直和3600万头羊一般倔强。
图:Clos Henri酒庄这哥们手上搓的是牛!屎!你就说倔不倔?
如果你读了这篇文章,被挑起了兴趣,准备以身试法的感受一下新西兰美酒的乐趣,那么可以试试以下这几款红樽为你推荐的葡萄酒。
Pyramid Valley Vineyard Angel Flower Pinot Noir 2016
2016年百花谷酒庄天使之花黑皮诺干红葡萄酒
樽享价:595元(零售价:945元)
Chard Farm The Viper Pinot Noir 2015
2015年夏府庄园蓝蓟园黑皮诺干红葡萄酒
樽享价:395元(零售价:655元)
Burn Cottage Riesling/Gruner Veltliner 2016
2016年火百合酒庄雷司令维特利纳干白葡萄酒
樽享价:338元(零售价:648元)
Neudorf Moutere Chardonnay 2017
2017年鲁道夫蒙特雷霞多丽干白葡萄酒
樽享价:465元(零售价:998元)
(扫描二维码,即刻下单选购)